一、小学语文人物类文章阅读教学特征
一般说来,人物类文本都是利用独特的人物描写手法,结合背景、情节及人物本身个性,展现所述人物的性格与其所反映的作者情感、社会现状。这类文本在阅读时不仅要做到感同身受,还要洞悉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如何做到准确阅读,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结合情境。情境通常通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直接间接描写表现。多半情况下需要读者自己发现、自行体会、自主结合前文与人物感受。介于小学生语文能力尚且不足,故正确地运用情境阅读鉴赏文章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帮助。因人物类文章较为复杂,且背景独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构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再者,人物文章细节颇多,叙述顺序多样,学生不易察觉更难以摆脱“混淆”情况,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答问题,无异于营造了优良的教学氛围。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人物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引入文章,创设悬念情境
人物类文章对环境描写一般较多,以环境烘托人物情感的情况十分频繁,因此步步融入到作者刻画的情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创设悬念情境,即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主动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找到答案。该情境的创设往往需要趣味问题的加持,所以教师在相关文本教学课堂中必须注意问题的设计引导,以落实阅读教学任务。
例如,在开展《红楼春趣》文章阅读教学中,我利用问题引导、悬念环境的创设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课程一开始,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放过风筝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随后我再次问道“你们放风筝时是什么心情,有什么趣味事情吗?”有学生立马举手回答“风筝飞不起来,跑了好久累死了!”“线断了,风筝落到树上了!”“和朋友一起放特别开心!”我看到学生的思维打开、情绪逐渐高昂,便借势将话题转向红楼梦——“《红楼梦》里也有人在放风筝,但有乐有伤,有笑有哭,趣事不断。”话音落下,我便让学生到文章中自行找出答案,通过不同人物的描写找出每个人的心情特点,再结合他们的生平思考人物性格。而在《半截蜡烛》阅读课上,我则是利用设置悬念情境的方式吊起学生胃口——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合上书本,并简短介绍了文章的内容,随后我问道“在这种危机时刻,眼看着蜡烛就要烧完了,杰奎琳一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在讨论达到顶峰之时我说道“究竟杰奎琳一家是否化解了危机,如果危机解除,又是谁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此我带领学生进入到阅读环节,通过关键词与描写语句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对杰奎琳人物有更为细致的了解。
(二)强化阅读背景,创设真实情境
每一篇人物类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背景,而人物的性格形成以及所做出的行动常常和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从人物所处情境出发认识人物,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参透作者的写作目的。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阅读教学中,我首先先从正文前面的“梗概”出发,让学生体会鲁滨逊在荒岛上孤立无援、极寒难耐的心情。我要求学生在梗概中圈出体现环境恶劣的字词和语句,譬如“乱石野草、凄凉、寂寞、恐惧、野蛮”等等。同时我用幻灯投影放映了描绘鲁滨逊生活情境的作品图片,又播放了《鲁滨逊漂流记》系列电影、相关纪录片等等。在学生感叹鲁滨逊漂流的困苦之时,我又让学生找一找描写鲁滨逊面对这些困难的心情和态度,当学生默读文章,结合故事背景感受鲁滨逊在荒岛上不畏恐惧、努力生活之况时,我便提出分段朗读的任务。我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了较寒冷阴森的背景音乐,而当学生阅读到“我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时,我又播放了光明激昂的音乐,让学生读者感受鲁滨逊内心中的坚定与乐观,鼓励学生从鲁滨逊的角度出发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当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脉络以后,我又提出角色扮演的建议。我让学生扮演鲁滨逊,通过智能设备的辅助与环境的布置,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同身受,如此做到创设真实情境,加强该类文章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自身分析,创设生活情境
当文本背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时,学生便不容易将自身带入进文章之中,便更难学会正确的文本阅读。教师在进行人物类文章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过渡到文章的特殊背景,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心情、性格,结合背景情境综合分析人物形象。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阅读教学中,我将战士们所处的战争场景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比如我和学生解释战火猛烈之时,战士们的周围就像置身在火炉之中一般——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夏天在厨房锅边闷热滚烫的感觉思考,又让学生想象一杯开水倒在身上的感觉,引导学生感受狼牙山五壮士所处的悲惨环境。不仅如此,我还以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为参照面,让学生对比现在富足的生活,再结合狼牙山五壮士的状况深刻分析他们拔手榴弹、跳下山谷行为背后所表现的伟大战士形象。
(四)激发发散思维,创设求异情境
求异情境,就是提供学生更多思考空间,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文章人物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便能得到充分激发,而求异情境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人形象的多面性、多样性。
例如,在《少年闰土》人物阅读鉴赏时,我便询问学生对“闰土”这一人物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试着用一个词说明。有学生说“勇敢”,有的说“聪明”,有的说“可爱”,但也有同学说到他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是个“有趣”的人。也有同学提到,他是个害羞的人。也有同学说闰土与“我”交好,最后哭着离开,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在我与学生共同创设的趣味求异情境中,学生们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散思维结合各种情节语句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又从人物形象出发看待“我”和闰土珍贵的友情和快乐的童年,如此真正读进了文章深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情景创设下的小学语文人物类文本教学课堂更加趣味、多元且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再利用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打造,以先进教育技术做辅助,最大程度发挥“情景创设法”在人物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主要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贴合学生实际,将人物生活背景、人物故事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更为主动地投入文章阅读中,也更能结合创新思维,探索更加奇妙的语文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继红.浅析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率[J].新一代:理论版,2020:200-200.
[2]龚南平.感悟人物品质激发阅读兴趣 ——以小学语文《西门豹》为例[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
[3]张林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情感读本,2017:83-8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