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司 斯
【摘 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合唱能力的实践经验与反思。通过对音乐基础教育、合唱技巧培养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结合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本文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关键词】音乐基础教育 合唱技巧培养 情感表达 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然而,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唱能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述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探讨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提高生的合唱能力。
、音乐基础教育
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歌唱和音乐欣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其中,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音高教育、节奏教育和韵律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要素。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以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一)音高教育
音高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准确唱调的重要环节。在音高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音乐感知:通过唱游、听音乐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进行唱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强调音程的准确性:在合唱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唱和模仿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音程的准确唱法。可以利用简单的音程模式进行训练,如上行音程、下行音程等,逐渐提高学生对音高的掌控能力。多样化的声部练习:在合唱排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声部练习,让学生分别唱不同的音高,培养学生对声部的把握和合唱的协调能力。可以使用分组唱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通过对比和协作,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二)节奏教育
节奏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准确演奏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节奏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教授基本节奏:教师可以通过敲打乐器、拍手和跳动的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的节奏模式。可以从简单的拍子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复杂的节奏模式,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运用韵律器材: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韵律器材,如节拍鼓、铃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的感觉。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节奏游戏,让学生通过打击韵律器材来演奏出不同的节奏模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准确演奏的能力。合唱练习中的节奏训练:在合唱排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分节奏唱法,让学生分别唱不同的节奏模式,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可以使用打击乐器、口鼓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节奏。
(三)韵律教育
韵律教育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韵律感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韵律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强调乐曲的韵律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乐曲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之美。可以通过分段演奏和合唱,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乐曲的韵律变化和情感表达。运用身体动作: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身体动作,与乐曲的韵律相结合。可以通过手势、舞蹈等形式,让学生跟随韵律进行动作,培养学生对韵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创设韵律氛围:在合唱排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韵律氛围,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利用韵律教具、合唱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合唱的韵律之美。
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音高教育、节奏教育和韵律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节奏感和韵律感,
·55·
新课程教学2023 年第13期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二、合唱技巧培养
(一)唱法训练
合唱中的唱法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歌唱技巧的基础。在大单元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唱法训练:声音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声音的发声位置和气息控制。可以通过吹气、发音和咬字等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声音发声能力。音共鸣练习:通过唱自然音阶、唱音域扩展以及唱共鸣曲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共鸣能力,使声音更加饱满和富有穿透力。声音调整练习:通过调整音高、音速、音色等因素,让学生能够在合唱中更好地协调和融入整体声音。
(二)声部分配
合唱中的声部分配是确保合唱团队协调运作的关键。在大单元背景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声部分配:评估学生音域:通过对学生进行音域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音域范围和音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声部分配。分级分组: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乐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确保每个声部都有适合的人选。声部训练:为每个声部提供专门的训练,帮助学生熟悉自己的声部线和音乐部分,增强合唱团队的整体协调性。
(三)和声训练
和声是合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和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和和声技巧。在大单元背景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和声训练:听音训练:通过听取和声作品,让学生熟悉不同的和声类型和和声规律,培养他们的听音能力。和声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声作品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各声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和声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声创作和演唱,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和声技巧。
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需要注重唱法训练、声部分配和和声训练。通过合理的唱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通过恰当的声部分配,可以确保合唱团队的协调运作;通过系统的和声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和和声技巧。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整个合唱团队的表现水平。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合唱教育。
三、情感表达
(一)音乐的情感表达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鼓励学生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在教授合唱曲目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歌曲的故事背景或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感演绎:音乐教师可以示范合唱曲目的情感演绎,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教师的表达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充分投入情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合唱练习:音乐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合唱练习时间,让学生熟悉合唱曲目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情感。合唱团队建设: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唱团队建设活动,如分组合唱、合唱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
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情境、演绎情感,并安排合适的练习和团队建设活动。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提高合唱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语
在实施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合唱能力需要注重音乐基础教育、合唱技巧培养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合唱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奚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
[2]郁菁菁.巧借小学中高年段音乐教材提高学生二部合唱能力[J].智力,2021(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