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会

在完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这堂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反思,力求从各个教学环节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改进提升。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基本掌握用减法计算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悟到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课堂练习与互动中,不少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类似气球数量比较的问题,这表明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时存在困难,比如不能清晰分辨谁和谁比、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具体指向,这说明在后续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强化对基础概念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小朋友装扮教室引入气球数量的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们在熟悉的场景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顺利发现相关数学信息,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境的呈现方式略显单一,若能结合动画、视频等更丰富的多媒体形式,或许能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代入感。

 

(二)探讨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算一算、画一画、比一比等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积极分享想法,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方法间的联系与优劣时,做得还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体会到每种方法的本质与适用场景。

 

(三)展示交流

 

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解题作品,对比没有一一对应和一一对应并用虚线隔开多出部分的两种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一对应法在解决相差关系问题中的优势,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但在这个环节,留给学生讨论和质疑的时间不足,没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辨析和思考。

 

(四)算式理解

 

结合直观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算式含义,将直观操作与抽象运算紧密联系,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明白求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但在讲解过程中,对于算式背后数学意义的拓展还不够,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减法运算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

 

(五)逆向思考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红气球比黄气球少几个”的问题,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内在联系,巩固了所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在逆向思维转换时仍显吃力,反映出在教学中对逆向思维训练的强度和广度还需加强。

 

三、练习巩固环节

 

男女生人数问题以及自编数学故事等练习,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学生对两数相差关系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运用。自编数学故事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在创编故事时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数学感知。同时,在对学生练习的反馈与评价上,还可以更加及时、具体和多样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课堂节奏与时间把控

 

整体课堂节奏基本顺畅,但在学生展示交流环节,由于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后续一些环节略显仓促。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提前预设各种情况,更精准地把控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又能紧凑有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清晰认识到本节课的优点与不足。在未来教学中,我将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把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的乐趣与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