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情境写作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松兰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情境写作教学研究》(张华,2021)是一项聚焦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研究,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结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以下是对该研究的梳理与分析: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传统写作教学常局限于语文课堂,内容单一,学生缺乏真实表达动机。新课改强调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培养,情境教学成为重要途径。

意义:通过跨学科情境设计,解决写作"无话可写"的痛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核心概念

跨学科视域:打破学科壁垒,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内容,为写作提供多元素材和视角。

例如:结合自然课观察植物后写说明文,或通过历史事件叙事练习记叙文。

情境写作教学:创设真实或虚拟情境(如角色扮演、项目任务、多媒体场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例如:"校园环保倡议"项目中,学生需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等实用文体。

3. 研究方法与策略

方法:行动研究、案例分析(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例)、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写作态度变化)。

策略:

学科联动:与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师合作设计主题任务(如"设计一份天气科普小报")。

技术赋能:利用VR、视频等创设沉浸式情境(如"虚拟旅行日记")。

生活化情境:模拟采访、辩论会等真实交际场景,强化写作的实用性。

4. 实践案例

案例1:结合数学统计课,学生调查班级零花钱使用情况,撰写《零花钱使用建议报告》。

案例2:美术与语文融合,通过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描述画面场景并想象人物故事。

5. 研究结论与效果

积极效果:

学生写作动机显著增强,内容更丰富、逻辑更清晰。

跨学科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挑战:

教师需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学校需提供课程整合支持。

情境设计的适切性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如低年级以游戏化情境为主)。

6. 创新点与启示

创新:将跨学科理念系统融入写作教学,构建"内容—情境—表达"三维模型。

启示:

写作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是综合素养的培养载体。

未来可探索"大概念"统整下的主题式写作课程开发。

7. 文献拓展与关联

可对比研究: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中的"真、美、情、思"原则。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中的跨学科项目实践。

政策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情境性""实践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