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去哪儿
——“争当三好老师”师德大讨论活动反思
教师是立园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为全面贯彻落实武进区教育局《开展争当“三好教师”师德大讨论活动》全面提高马小集团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所以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我们都汇聚马小“幸福剧场”开展了师德大讨论活动。
大讨论活动后我发现了这样一首歌曲叫《老师去哪儿》,从我的角度上来理解《老师去哪儿》这样一个阳光充满幸福的标语,然而仔细查看歌词不太贴切,我想改编者其实不了解老师,改编的歌词很片面。之所以会造成改编者对教育产生误会,说明我们教师群体里有师德方面的漏洞,结合这次大讨论活动,我用这句“老师,去哪儿”进行阐述大讨论活动后的反思:
一、老师,去哪儿?去感悟师德的重要性!(认识吧)
首先,教师为人师表,即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别注重身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人格的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到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到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作为表率。
其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
最后,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师爱是培养师生情,使之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师爱是转变后进生,是他们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老师,去哪儿?去补足理念的漏洞点!(学习吧)
我觉得师德漏洞点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等方面匮乏,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师德,应该从以下几点补足:
1.学习相关法规要求。重点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6岁幼儿学习发展与指南》等。
(2)学习师德楷模事迹。以“道德讲堂”“师德讲堂”为载体,学习“最美乡村女教师”和“全国好教师”孙国华同志等全国、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活动。
(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理论》《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等专业书籍;并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幼教专家应彩云老师的《与家长同行》、《以专业赢得信赖》等文章,通过学习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丰富教育方法,提高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老师,去哪儿?去提高自身的行动力!(行动吧)
当我们从师德大讨论活动中发现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接下来我们就要行动了!我们可以对照以下几点去行动:
1.有无违反幼儿园规章制度,有无与家长沟通不主动、不及时、无故指责埋怨家长等问题。
2.有无教育幼儿不讲究方法,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有无歧视辱骂幼儿,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造成其身心伤害;有无不关爱幼儿,不尊重幼儿,不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等的问题。
3.有无忽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有无管教幼儿不严或方法不当,造成班级管理混乱等问题。
4.有无仪表不端,谈吐不雅,行为不规范;有无不尊重同事、不关心集体、不团结协作;有无散布不当言论,诋毁幼儿园和同事声誉;有无在公众场合或网上发表不符事实、有损教育形象的言论的以及生
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5.在广泛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共识,制定出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八心”,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要求。
6.“八心”
爱心——用真情温暖每个孩子;
童心——把自己融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去;
关心——能体贴入微地关心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耐心——不厌其烦地帮助和照顾孩子学习、生活;
细心——能非常细致地发现、并挖掘孩子的潜能;
专心——专注本职工作,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知识;
公心——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好心情——天天能给孩子们带来阳光般的灿烂感受。
美丽生活动靠自己打造,幸福生活靠自己寻找,让我们一起行动中成长,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能成功,我相信《老师去哪儿》这首歌能唱亮每位教师的心,改变编曲者的心,让我们的教育沃土上绽放师德之花。
张黎娜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