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马杭中心小学:张林亚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题记
人们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确,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如朝阳般灿烂朝气的学生,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我们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言行举止,无一不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通过这些日子来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一、以爱心搭建育人之桥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每一个学生。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把每一名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还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既要关爱各类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也要关爱优等生细微处,更要关爱广泛层面上的“默默无闻”的学生细微处;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用真心触动学生的心弦,用真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这爱,是春日细雨,能滋润孩子心田;这爱,是星星之火,能点燃孩子梦想的火花。回想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那理解的微笑、会意的眼神、无声的交流,这不都是我们用爱换来的吗?以此爱换彼爱,师爱,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师爱,使学生获得了爱、懂得了爱、并学会了爱。
二、用知识引领学生成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自己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半备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到“清如许”,就须天天学,坚持不懈地学。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以涓涓清泉滋润心田,在教学中才能像长流水一般进行灌溉。如果知识贫乏,孤陋寡闻,那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三、以自身言行影响学生人格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记得进入师范的第一天,墙上几个大字就印入眼帘、记入心间:教育无小事,事实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比如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自己就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你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老夫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完善自我;我会更加加强师德的修炼,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三好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