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之魂
马杭中心小学 邹寒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不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是爱心。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爱心。爱心是教师的根本,爱心是教师的支柱,爱心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师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最近,读了《一盏一盏的灯》,感触颇深。正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从书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伟大,想想自己,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真的要好好地学做教师。在各位老师身上,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我该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多!
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开在角落的花》的林虹老师,对能看到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的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付出的关心。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中的黄雅芸老师,顶着在公开课中拖堂要扣分的“游戏规则”,让孩子断断续续的回答渐渐语句连贯,给了孩子起码的尊重。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她从不穿裙子》中的袁媛老师的因为不了解,对孩子产生误解,但又由于她的细心,知道了孩子从不穿裙子的原因,最后又因为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让她依然穿着那条发白的牛仔裤站在最后一排,然而她的脸上却有难得的笑容。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
师德是责任。如果说爱是教育的源泉,那么责任就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既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又要对学生未来负责,还要对所教授的知识以及自身的学习和持续发展负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对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道德,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师德是宽容。对学生、对同事要有宽容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弟子规》所说,“过能改,归于无。”对于学生犯错,我们要理性看待,不应一味埋怨学生的是非,而应耐心教导使其知错就改。对于同事之间的摩擦,我们也应用宽容之心去化解,用真诚之心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师德是感恩。学生要带着深深的感恩之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作为老师,我们更应以身作则,争做感恩之师,学做感恩之人。感恩父母,给我们养育之恩;感恩朋友,给我们打气加油;感恩领导,给我们支持鼓励;感恩学生,使我们在教育平台上化茧为蝶,让天下桃李尽情绽放。
师德是团结。学校是个大家庭,师生之间、同事之间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教师个人要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听从领导指挥。大局当前,要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随时做好牺牲自我利益为大局着想的准备。切不可为了一己私利而斤斤计较或大吵大闹,这样不但增加了领导的负担,也降低了自己的尊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都是为集体服务,所以作为教师个人,我们定当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全力支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师德是一种乐,沁人心脾;师德是一种美,陶冶情操;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
“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和性格塑造工程,我们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熊熊燃烧。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宣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依旧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