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师德 提升能力
徐菊
近日来,全区上下轰轰烈烈开始了“践行师德,争做三好教师”的师德学习、讨论、反思的热潮。我反观其身,在学校接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熏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工作后感动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佩服于孙国华老师“用人生书写爱的方程式”的先进事迹……践行学校科学老师工作规范,在长期工作与反思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科学老师,清净于自己的一方实验室空间,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没有百般的挑剔家长,没有显赫的工作地位,没有羡慕的纪律规范……亦忧亦喜,亦甜亦苦。下面以一则监考实例谈谈对孩子心理的认识与践行师德的想法。
这一次的数学监考我分到了五(X)班,这个班同学聪明、活跃、好动,但个别同学不但成绩差还很爱捣蛋。孙同学就是其中一位,今天他坐在第一小排第一张,我想考试应该还是比较收敛吧。可是临到发卷,他嘴巴还一直叽里咕噜,又像是自言自语。如果是平时上课,估计要对其进行一番纠偏。但现在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我就开始发卷,跳过他我从第二张桌子开始发起,为的是提醒他考场纪律,不过他马上就去抢了第二张桌子同学的试卷,然后我莫不作声收了他的试卷,过了半分钟他趴在桌上不声响了,然后我就把试卷还给了他,提醒他把名字写上,然后开始答卷。过了几分钟,可能他觉得考试甚是无聊,也没几道题会做,于是就设法玩起来,他在草稿纸上写了大大的几个字:“邱XX,大痴鬼,神经病”。然后下面用两个硬币压好,纸竖起来对着旁边离他二十公分远的邱同学,希望他看到并和他有个回应,由于刚开考不久,大家都做的很认真,所以没有引起任何麻烦。但总不能一直竖那吧,邱同学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瞧见,然后影响考试情绪,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轻轻走过去,重新给孙同学一张新的草稿纸,本想把那一张写字捣乱的纸收过来,可孙同学“嗖”的一下藏到了桌肚下,我心想,这也好,反正不要被其他同学看到就好。一场小的隐性风波就这样在孙同学和我之间过去了。
可是孙同学并没有作罢,也没有领我情,做了一会儿试题,继续把那张纸拿了出来,依样放那儿。“哎,怎么办呢?如果不会影响到其他人,那也作罢!,跟他纠缠,没有任何意义啊……”我思考着,不断变换着对策,还没容我想好,邱同学后面的乔同学看到了,他一人“哧哧”的笑着,看来不行了,直接的反应就是去拿掉它,因为乔同学也喜欢夸张,把小事扩大,然后我装作巡视,走到孙同学那儿,若无其事的拿掉了那个“小炸药”,可能他未想到我的意图,这一次并未迅速抢纸,所以轻而易举的我就收了上来。“恩,还好。”我们的“明争暗斗”暂告段落,我松了口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同学们都完成了试卷,开始检查复习。孙同学早已把自己的草稿纸又重新撕了一小半,继续写上那么几个挑衅的字,竖在那,不过由于比较小,也无人能见,我想就让他自我安抚吧。这时,我发现邱同学把手里的橡皮死死的压擦桌面,咬牙切齿,以发泄自己的某种情绪,开始我以为是他自己不会做习题,自己郁闷的。可没过二分钟,邱同学忽然吼了一句:“老师,孙XX抢了我的圆规,还拆掉了。”邱同学眼泪都快出来了,我终于明白了,走过去向孙同学伸了手,他笑眯眯的给了我,终于感觉恶作剧成功了,我看了一下他的试卷,4页试卷题,就做了第一页和第三页,但我还是按耐住自己情绪,说了句:“恩,已经完成一半了,再做几道题就能合格了,有进步。”他不好意思的重新拿起笔回到自己的卷面上,把挑衅的纸收了起来。同学们抬头看了一眼,由于对他也是习以为常了,就继续检查。我把圆规组装起来,还给了邱同学,并把他的桌子移到了旁边一组的第一张,因为我不知道孙同学能坚持多久?后来,到考试结束,一切都很正常!我在黑板上表扬了考试非常专注、镇定的小组。
以上案例中的孙同学,若老师一开始就对其行为进行强制规范,势必会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全体学生考试,互不得利。但根据自己的平时观察与仔细分析,孙同学为何有这样的行为?主要源于他对考试没有信心,不会考。而会考的同学他会表现为有一丝紧张,让自己全神贯注,发挥优良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而不会考的人他似乎什么也不畏惧,反正不会,他的内心或许在想如果其他人考不好那才叫更好呢?有了这样的思想,他就会想办法影响别人,以此达到平衡的目的。若老师能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心理,那我们处理、解决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想法,每一个学生是不一样的人、是发展的人。他们有差异,在学科上、技能上、人际关系上……对于自己的弱项,总是很苦恼,当不能正视它时,就会表现为逆反、甚至影响他人。同时,要认识学生是不断发展的,现在的缺点、逆反不代表永久。其次,我们要理解他的行为,就是因为学生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会用一些行为来平衡失落的心理,来抵抗漠视。而这些行为往往是刺激周围同学或老师的,从道德上来说,那肯定是出格的,错误的。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就会对他们冷言相讽、怒发冲冠……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不正面冲突,采取缓和的手段,阻止不良影响的行为发生。有了以上的体验与理解,那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是人性的、生本的、合理的、有效的。
践行师德,提升能力。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坚信: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