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组织建设 教代会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教工之家 师德师能 六五普法 年度考评 党建首页
  教代会 更多>>
  年度考评 更多>>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工会工作>>师德师能>>文章内容
学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0日     点击次数:     作者: 张春燕      来源:本站原创

      一、领略名师风采,奠基幸福人生

本学期十月,我有幸参加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名师的课堂如一首首灵动质朴的小诗,幽香如兰,沁人心脾。他们的人格魅力更如一杯杯淡淡的绿茶,清新如歌,醉人心田。他们用一双独特的慧眼,挖掘并寻找出文本之中独一无二的地方,真实地演绎语文教学的生动与精彩,让我们听课的老师时刻感觉到一种成长着的幸福。
(一)善待学生是幸福的。
课堂上,孙双金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亲切自然的教态,诙谐幽默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赞美,让学生感到他不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朋友在和他们交流,一起谈心,一起读书,一起享受,所以都说做孙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
(二)静心读书是幸福的。
“读书破万卷,教书如有神”,名师的课堂总是魅力四射,令人陶醉,缘于名师的睿智。从王崧舟深刻又不乏诗意流淌的课堂、赵志祥幽默又不减灵动的课堂看得出这些名师一定是喜欢阅读的人,喜欢传播知识的人。正所谓,阅读成就名师,名师源于阅读。
(三)有智慧会思考是幸福的。
为什么名师们的课堂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收获满满,让老师们赞不绝口呢?因为他们有着众多的“精心”,精心立足学科本质的情境创设,精心开展思维碰撞的课堂互动……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情感的桥梁,为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也预约了课堂教学的精彩。
二、积淀教学素养,享受幸福人生
(一)阅读是教师幸福成长的基石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生命状态。作为一名教师要终身读书,读好书。几乎所有受学生尊敬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教学的智慧和灵气,正是得益于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教师》是我近几年开始订阅的一本杂志之一,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教案设计新颖,教学点评中肯,教学随笔精致,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本书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做到了很好的示范,每当我在教学中遇到自己弄不太懂的知识时,它都能为我解决问题。“问讯处”这个栏目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偏旁笔画、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教法、常识资料等方面为读者做了解答,也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当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影响和帮助远不止这些。
我对2016年老师们的报刊订阅情况做了一下统计,其中《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深受老师们的喜爱,我想正是由于这些订阅的老师在书中汲取了营养,才打造出了一堂堂灵动、高效、智慧的课堂,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对一个老师来说,读书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抛弃浮躁、静下心来,多读书,在书香中提升自己的素养,拉长自己生命的长度,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奠基。  
(二)反思是教师走向幸福的标志
教师应以博客、教师之窗为平台,进行反思性阅读写作,促进自身发展。上个月末,我以我班家委会活动为契机,写了一篇《向着“幸福”出发》,发表在了教师之窗。在马小校园里,文采出众、文笔细腻的老师还有很多,如周建强、常芹、杨鹂、万可宜、杨静等老师有多篇文章发表在教师之窗,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想这些老师在平日里一定是个爱读书的人。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使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三)教科研是教师幸福发展的必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写作就是研究。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养成记录自己平时思想火花的习惯。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以随感、格言的形式写下来,让激情的火焰在纸上燃烧。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慢慢转变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像我这样年轻的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地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坛枝繁叶茂,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行走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一路风景一路得失,心在哪里,哪里就有最美的风景!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马杭街广电东路194号 邮编:213162 电子邮箱:jswjmh@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70076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市教育局整治有偿家教举报电话:85681336
师德师风举报渠道
校长电话:13915019600 邮箱:wjmhjh@163.com 教育局主管电话:0519-8631268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