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磨砺青春,在田野里绽放芳华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尤丹洁 “躬耕田野十六载,育得万亩稻花香”,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勤耕不辍,每年参与2万多份育种稻片的整理、筛选、播种、育秧……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农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她就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三八红旗手,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正高级农艺师徐洁芬。她也是常州市“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马杭中心小学的特聘导师。 徐洁芬的故事开始于1982年,她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小生长在田野间的她,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情感。“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攥紧中国的种子,才能端稳中国的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徐洁芬。她意识到,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种子的自主研发和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于是,她决定跨专业报考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并在毕业后,加入了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在接下来的16年里,徐洁芬和她的团队致力于水稻的选育工作,她们参与整理和筛选了2万多份育种材料,共育成了20余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3000多万亩次。徐洁芬至今还记得,上班第一天,她就摔在了水沟里,很是狼狈。“做秧田、选种子时,手掌心和手指都磨出了一个个水泡,最后都变成了一个个硬硬的老茧。”面对工作中的苦累,徐洁芬始终坚守初心:“都说育种活适合男同志干,但我偏不信这个理。” 徐洁芬的故事是一个从江苏到海南,从实验室到稻田间,从一粒种子到万顷良田的奋斗历程。她始终站在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在水稻育种的试验田里,她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农技推广的田野上,她脚踏实地,不怕脏累。她继承了袁隆平爷爷“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遗志,作为新一代的育种人解决中国5000年来始终存在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新时代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章节。 我们马杭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于五湖四海,随着父母来到武进,他们的父母为武进的发展添砖加瓦,这种劳动精神也传递到了这些淳朴的孩子们身上。而劳动教育也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我们积极打造了“瓯香园”劳动教育实践园地;建设“南田遗韵纪念馆”文化中心;签约“稻禾公约”农艺实践基地……从教室到田间地头,从书本到实践,一堂堂“田间微课”,让孩子们亲身聆听“稻田深处虫草鸣”,亲身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文明及文化,从而构建全员、全域、全程的马小劳动教育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作为青少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时间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高度吻合的,这是我们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党和国家在我们身上压住的沉甸甸的担子。我们要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以榜样模范为滋养,学习“大国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