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认识图形(一)》
发布时间:2025-01-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延露

《认识图形(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和区分它们。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正确辨认。

2.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小朋友在超市购物的视频,镜头聚焦在摆放整齐的各种形状的商品上。

2. 提问:小朋友们,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很多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3.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


(二)探究新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每个小组发放一个装满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状的实物,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皮球等)的袋子。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袋子里有好多东西,请你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活动结束后,选几个小组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适时揭示:像牙膏盒这样长长的、方方的物体,我们叫它长方体(拿起一个长方体实物展示并板书:长方体);像魔方这样方方正正的物体,我们叫它正方体(展示正方体实物并板书:正方体);像易拉罐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展示圆柱实物并板书:圆柱);像皮球这样圆圆的物体,我们叫它球(展示球实物并板书:球)。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教师:请小朋友们分别拿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摸不同物体的感受。

教师总结: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正方体的面也是平平的,而且每个面都一样大;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还有一个弯弯的面;球整个都是弯弯的,没有平平的面。(结合实物,边说边指给学生看)

3. 比一比,加深认识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看起来有点像,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从面的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再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对这几种图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 “连一连:课本上给出一些物体的图片和对应的立体图形名称,让学生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连线的理由,集体订正。

2. “找一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适时补充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冰箱是长方体,骰子是正方体,电池是圆柱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搭一搭:每个小组再发放一些积木(包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状的积木),让学生用这些积木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尽量使用多种形状的积木。

搭好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搭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图形呀?学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 教师提问: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这样形状的物体,并且用它们搭出了有趣的东西。希望小朋友们以后继续留心观察生活,发现更多数学的奥秘。


(五)布置作业

1. 回家后,找一找家里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2.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图形,画一幅画。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较为深刻。但在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观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