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例7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算式的含义,了解乘加、乘减算式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得数。
2.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乘加算式,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初步体会一些简单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 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学习乐趣;在探究简单规律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物一组”养金鱼图。
(1)让学生列式算算一共养了几条金鱼?
生:2×4=8 4×2=8 4+4=8。
(2) 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列式的意义。
生:都是求2个4的和。
师:算式不同,但都是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2. 出示“生物二组”养金鱼图。
(1)让学生列式算算一共养了几条?
生:3×4=12 4×3=12 4+4+4=12。
(2)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列式的意义。
生:3个4相加的和。
师:列出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求3个4相加的和,加法与乘法算式之间还有联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乘法意义入手,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便于学生更好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真实意义。】
二、初步探究清晰算理
1. 教学例7。
(1)谈话:(出示例题图)这里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2)讨论:观察每个鱼缸金鱼的条数,想想可以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只列式不计算。
(3)交流:
①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逐一加起来:4+4+4+3。
②先算3个4是多少,再加上1条:3×4+3。
(板书算式4+4+4+3和3×4+3)
(4)对比两个算式:说说算式中的相同与不同。
(5)讨论: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6)交流:连加后得到15,也可以先算出3个4是12,再加3一共是15。
(7)说明:像这样的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是乘加算式。(板书:乘加)
2. 改变主题图加深理解。
(1)改变:移动最后一个鱼缸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算式与计算方法的异同。
(2)明确:无论第4个鱼缸在哪个位置,都是先算相同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再加3条。引发学生初步感知乘加算式中总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图,初步列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混合算式,并通过算用结合——以用引算,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
3. 教学“试一试”。
(1)针对主题图,引发学生思考最后一个鱼缸的不同,有没有其他列式方法?
生:4×4-1。
师:像这样的算式就是乘减算式。(板书:乘减)
【设计意图:根据同一情境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都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2)结合具体动态图,具体说明算式4×4-1的含义。
生:假如每个鱼缸里都有4条鱼……
4. 比较:同样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为什么可以用3×4+3和4×4-1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算式计算,你知道吗?
(1)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从乘加算式到乘减算式变化中的同与不同。
(3)计算出结果:计算时也是先计算几个相同的数的和,再减去1。
三、深入探究加深认识
1.出示变化图(增加鱼缸的个数)。
2.说说图中得到的信息,列式计算,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展示交流:4+4+4+4+3、4×4+3、5×4-1三种不同方法,说说想法。
4. 在理解算式的真实意义后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计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像这样情况下,后面的乘加或者乘减解决问题更加简洁。
5. 对比:主题图和变化图,说说变与不变。
【设计意图: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教学中并非直接告知,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通过变一变、比一比,以用明算理。】
四、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习题
(1) 你能很快算出有多少人在看电视吗?
(2) 学生自由说出算式。
(3) 结合图让学生说说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五、本课总结
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