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在教育公平与全纳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当下,融合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本案例聚焦于马杭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班级中有一名特殊学生小瑞(化名),他被诊断为患有轻度自闭症,在沟通交流、注意力集中和学习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但学校秉持融合教育理念,将小瑞安置在普通班级,与其他正常发展的孩子共同学习数学,期望通过融合教育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二、小瑞的情况分析
1. 社交互动方面:小瑞较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在集体活动中常独自玩耍,对于他人的呼唤回应迟缓,眼神交流较少。
2. 学习能力方面:在数学学习上,小瑞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算能力明显落后于同班同学。例如,在认识数字环节,其他同学能快速认读和书写1 - 10的数字,小瑞却难以辨别数字的形状和顺序,书写数字也较为困难。在简单加减法运算时,他无法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计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
3. 注意力与情绪方面:小瑞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课堂上常被周围的细微动静吸引,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学习内容。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被要求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表现为哭闹、发脾气等。
三、融合教育教学策略与实施
1.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开学初,学校组织数学教师、特殊教育专家、班主任和小瑞的家长共同商讨,为小瑞量身定制了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明确了小瑞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如在一个月内能够正确认读1 - 5的数字,三个月内学会10以内的点数;长期目标是在本学期末能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根据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措施,包括为小瑞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时间、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辅助教学、调整教学节奏以适应他的学习速度等。
2.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直观教学法:考虑到小瑞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大量运用实物教具和图片。在认识数字时,教师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积木,通过摆放不同数量的积木让小瑞直观感受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关系。例如,摆放3块红色积木和5块蓝色积木,让小瑞比较多少,同时教他认读数字3和5。在学习加减法时,用水果卡片进行演示,如3个苹果卡片加上2个苹果卡片,让他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从而理解3 + 2 = 5的含义。
游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小瑞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开展“数字接龙”游戏,同学们依次说出一个数字,小瑞也参与其中。轮到小瑞时,教师会给予适当提示和鼓励,帮助他顺利完成接龙。还有“购物游戏”,设置模拟商店场景,让学生用虚拟货币购买物品,在交易过程中练习加减法运算,小瑞在游戏中逐渐熟悉了货币的使用和简单的计算。
同伴互助学习法:安排了几位热心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与小瑞结成学习小组。在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帮助小瑞理解题目要求,引导他思考和解答问题。例如,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小组同学会耐心地给小瑞讲解题意,示范如何解题,鼓励他自己动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小瑞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还逐渐学会了与同伴交流合作。
3. 教学环境的优化
在教室中设置了专门的数学学习角,摆放了丰富的数学教具、绘本和益智玩具,为小瑞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学习空间,当他在课堂上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到学习角进行自主学习和放松。
调整了小瑞的座位位置,将他安排在靠近教师讲台且周围同学较为安静、友善的位置,便于教师随时关注他的学习状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减少周围环境对他的干扰。
4. 家校合作的加强
教师定期与小瑞的家长沟通,反馈小瑞在学校的数学学习情况,包括他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了解小瑞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共同商讨教育策略。
为家长提供家庭辅导的建议和方法,如利用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教育,在吃饭时让小瑞数一数餐具的数量,在购物时让他帮忙计算价格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小瑞进行数学学习练习,巩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融合教育实践,小瑞在数学学习和社交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1. 数学学习成果:小瑞已经能够熟练认读和书写1 - 10的数字,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计算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数学测试中,他的成绩从最初的个位数提升到了及格水平,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 社交互动能力提升:小瑞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他与同学们的交流逐渐增多,学会了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也会在课间与同学一起玩耍。在与他人交流时,他的眼神交流更加自然,回应速度也有所加快,情绪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改善,哭闹、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减少。
五、案例反思
1. 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在融合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教学知识和丰富的特殊教育技能。这要求教师不断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个性化教育的关键作用:每个特殊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特殊学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3. 家校合作的不可或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融合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特殊学生的成长。
4. 同伴支持的积极影响:同伴的帮助和支持不仅有助于特殊学生的学习进步,还能促进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在班级中营造互助友爱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责任感,对于融合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低年段融合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只要我们给予特殊学生足够的关爱、耐心和专业支持,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就能够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取得进步,实现与普通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