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
《构建以两级交流为特征的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
研讨活动暨数学能力促进小组活动通知
|
一、参加人员:
|
全集团数学教师。
|
二、活动时间:
|
2012年10月31日上午
|
三、活动地点:
|
马杭中心小学南田楼三楼图书馆
|
四、具体安排:
|
|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地点
|
1
|
8:30 — 9:10
|
二上《确定位置》。
|
赵君
|
图书馆
|
2
|
9:20 — 10:00
|
五下《找规律》。
|
蒋华
|
图书馆
|
3
|
10:10 — 11:30
|
交流讨论。
|
教研室领导
|
小会议室
|
注意:
请各位数学老师事先安排好课务后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2.10.31
|
地点
|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教研室领导、课题组成员及全片数学教师56人
|
实到人数
|
56人
|
主持人
|
蒋华
|
活动
形式
|
教学观摩、专题研讨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矫治的研究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一、教学观摩:
1.赵君执教二上《确定位置》。
2.蒋华执教五下《找规律》。
二、 交流讨论
(具体内容见附件)
|
评
价
|
本次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蒋华和赵君两位老师分别承担了两节实验课,分别是二年级《确定位置》和五年级的《找规律》。总体来说,两节课在执教者的精心预设下,有意识地安排了几次“两级交流”,都注重了学生交流方法的指导。突显了两级交流在数学课堂中的价值。钱新建主任就本课题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智慧而具体的建议:要求课题组成员关注三个方面:两级交流的模块设定、两级交流的模块设置、组织教学行为的变革等;希望课题组成员着力于四方面工作:精读相关文章、扩大实践范围、开发精品课例、提炼策略经验等。
|
填表人 陈春明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找规律》
【教学设计】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蒋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归纳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方格总数和覆盖的图形,推算平移的次数和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有序列举、列表思考和以退为进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找出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覆盖次数的规律。
教学准备:每人1张练习纸,含单行数表(1~10),一张表格,一道习题,另外每人透明方格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规律了。回顾。今天继续学习。
同学们,星期天,蒋老师一家三口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出示电影院照片),老师想在其中的一排拿三张连在一起的票(出示1-60的数字),可以怎么拿?还可以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呢?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
二、解题遇挫,引导思考。
谁来介绍你的思路。
看样子同学们遇到了困难。那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失败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时间太少,座位太多。
进一步分析该从哪方面入手,增加时间?课件展示不可取。
所以我们可以先减少座位,看一下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等找到规律后,再根据规律解决这个问题。板书:找规律。
座位数减少到多少比较合适?三张?四张?多少合适?
每次拿三张票是不是也太多了?减少到多少合适?一张?两张?
小结:看来,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不妨先退下来,把问题简化,但是简化也要把握好分寸。
三、实验操作,积累数据。
1、谈话:先请大家看屏幕。这一排有10个方格,分别写有1—10这10个自然数,你可以用写算式的方式找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也可以用这个两格的塑料框去框一下。课件演示。
生操作。
汇报:一共平移了几次,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
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有9种不同的框法呢?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现在我们是不是就能说找到规律了呢?
那接下来该干什么呢?
(可以增加每次拿票的张数,也可以不增加拿票张数,而增加座位数)
2.组织学生进一步实验,并填写表格。
请同学每次框3个数,框4个数,看看各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框法?然后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你还想每次框几个数?你认为这样需要平移几次,一共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呢?填表,课件验证。
四、两级交流,发现规律。
看来,同学们已经有所发现了,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看看有什么规律。先独立观察思考,把发现填在作业纸上,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自己的发现。
老师巡视,学生小组交流。
大组汇报:
(1)数字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
(2)平移的次数+1=得到几种不同的框法;
同学们已经找到两条规律了,那么你们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的吗?为什么平移的次数+1=得到几种不同的框法?(因为框放上去的那一次也是一种框法)
那为什么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呢?课件演示,师讲解,学生理解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剩下的个数,剩下的个数就等于可以平移的次数,所以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
(3)能不能把这两条规律合成一条?
数字总个数-每次框几个数+1=得到几种不同的框法
(2)
(3)1 + 2 + 4 + 8 + 16 + 32 +……+ 512=( )
七、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序
金色十月,醉人的深秋之晨透着丝丝凉意,空中氤氲着露珠的芬芳。10月30日,两级交流课题组核心成员以及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全体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在马伟中校长的主持下,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这一课题举行研讨活动。
梅花香自苦寒来,师徒同台亮风采
活动伊始,带着课题研究思想,马杭中心小学赵君和蒋华老师分别执教了《确定位置》以及《找规律》。
赵老师在课堂上先后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两级交流,以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同桌交流为主,然后再全班交流,体现了该课题鲜明的组织形式。本堂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指导细致到位,注重知识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能力。
蒋老师的整堂课采用了数次两级交流的模式,同桌、四人一组、全班交流等形式精彩纷呈,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思维灵活,解决问题快捷。整个教学设计紧凑,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学会解决基本问题,还重视追问,注重细节,标准的男中音纯正、清晰,课堂节奏把握到位。
畅所欲言说思路,砥砺之中才成长
随后,两位执教者站在两级交流的维度进行教学反思说课,思路清晰,同时也提出了困惑:如何组织更充分、更有效的交流?教师在巡视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确实,本课题的研究课需要与一般教学有点差异,但最基本的学生倾听习惯、交流能力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引领,时刻关注,预设好每一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交流价值。
沟通交流汲精粹,思维碰撞显风骚
之后是沙龙研讨,课题组的成员主要对本课题从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来进行坐而论道、头脑风暴,进一步提高认识,对课题内涵进行挖掘和解读,谈体会、谈困惑,交流分享。
他们表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课堂交流呈现出多向化的趋势,逐渐重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当然,教师的处理不当,指导不到位,交流停留在形式上,数学合作交流的低效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因此,要改善我们的教学,落实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以强化和改善数学课堂中的合作交流为抓手,以构建分享共赢课堂为切点,正确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使合作交流取得更好的成效。
天道酬勤获硕果,展望未来共发展
最后钱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部署了今后的研究工作,提醒我们在实践中关注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在过程中具体落实。并就该课题的创新意义谈了观点,非常有价值。参与活动,让我对课题研究多了一些理解,课题要追求实践性,不夸夸其谈,也要追求创新意义,让研究提升课题的内涵,让课堂真正有所突破。
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举行为创建低碳高效的数学课堂增添一抹色彩,给常州市数学教师提供了一道丰盛的大餐。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赵君 摄影:陈春明)
|